不动产登记重在明晰产权而非调控房价
钱铭铭
近日融360小编了解到,不动产登记的主要意义并不是调控房价,而在于明晰产权,更有效地保护不动产权利人以及不动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房屋等不动产的交易安全。因为就房价本身来说,最终决定因素还是供求关系。不排除有些家庭或个人由于不愿进行登记,而对部分房产做些处置。这虽然会使部分存量房源加速进入市场流通,有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供应增加导致的房价下行,但是对于不动产登记会带来降价潮甚至房价崩盘的担心则完全没有必要。
问题:不动产登记是否是今后开征房地产税的前提?
解答:如果登记顺利完成,房产税开征就可以进入快车道了。但因为房产税的出台、征收还需经过多道程序,短期内不会落地。
制度设计不能且行且看
应打消公众“登记是财产大起底”的疑虑。专家强调,不动产是绝大多数国民的主要财产形式,不动产登记涉及每个家庭,要在明确根本目的是保障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权益的前提下,做好制度设计、配套改革等工作。
1、不搞另起炉灶: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行吸纳、整合,形成更加高效统一的物权登记体系。现有的各类不动产权证书会继续有效,今后的登记工作不会影响现有证书的法律效力。
2、配合正面引导:一方面不应回避矛盾,对于类似小产权房等问题如何处理要有明确的思路;另一方面应明确登记本身不涉及权属来历,并非“财产大起底”,打消公众疑虑,让他们积极配合登记。
3、坚持便民利民: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整合登记职能,减少办证环节,节省登记费用,更好地方便企业、群众申请和办理不动产登记。
4、完善制度设计:对于采集的信息如何使用、管理,后续信息如何更新等工作应在系统构建、启动之前尽量完善,不能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
5、做好配套改革:从过去的多部门登记改革转为统一登记,原来各部门登记机关的人员如何安置要尽早做出安排。例如,未来是否要建立登记官制度、实行统一登记后如何建立人员培训制度等。